| |

LEGO MOC Pickup – PF Motorize

LEGO MOC Pickup

兩年前第一次玩 MOC,把外型主題設定為 Pickup,但外觀完成一半就擱置,下圖是繼續未完成的部分後,剛剛完成的改良版(Ver.2),雖然兩年前是我第一次玩 LEGO MOC,但當時設定的 Power Function 動力底盤構,構造簡單,整體動力表現也不錯,所以一直捨不得拆,總覺得該給它一個完整的外觀,一擱就過了兩年,最近因為疫情在家時間多,才有時間再拿出來改裝,原本計畫把 LEGO MOC Pickup 的外觀完成,並替過程留下紀錄後,就可以解體,把零件釋放出來,但對最後的成果相當滿意,暫時又不打算拆了!

LEGO MOC Pickup
MOC Pickup Ver.2

回想一下當初的動機,Pickup 是我非常喜歡的車型,中文名稱常被翻譯成「皮卡」,配上了可愛的名稱,感覺造型也可愛起來,所以當手邊零件慢慢增加,開始動了 MOC* 的念頭時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 Pickup。以功能來說,Pickup 應該可以稱為「小貨卡」, 但在台灣,「小貨卡」這個名稱已經被真的很「小」的貨卡佔用了,通常指的是車頭沒有凸出的「小發財車」,真正的 Pickup 是最近幾年才比較常在街上看到它們的身影,這是因為道地的 Pickup 比一般的私人代步車更長且更寬,難適應這裡的小巷弄,停車也比較困難,但越不方便擁有「皮卡」,反而越讓我期待。

* 想更瞭解什麼是 MOC,可以參考文章「關於 LEGO MOC – 拆樂高的最大動力來源

最早想要 MOC 的動機,來自 YouTube 影片裡有關樂高科技系列「動力化」的主題。既然這麼喜歡 Pickup,而且 Pickup 又是相對困難度沒這麼高的車型,不像跑車或轎車的流線型外觀,比較難用積木打點。動力系統當然就用 Power Function,兩年前網路查到關於樂高動力化的訊息,都還是使用上一代的 Power Function。當時入手兩盒 #42095 Remote-Controlled Stunt Racer,應該是附 Power Function 動力零件的最後一套盒組,玩一輪覺得這外型沒什麼保存的價值,就拆了當成改裝動力版 Pickup 的基本零件。

#42095 A Model
#42095 B Model

雖然已經超過 20 年,上一代 Power Function 還是一個可靠耐用的動力系統,Power Function 簡稱 PF(以下會用 PF 稱呼 Power Function)。兩年前開始投入樂高創作時,Power Function 的後繼產品 Power Up 還沒普及,推出的相關盒組還不多,Lego Control+ 也才剛上市,所以 PF 系列的零件和盒組也都還買得到。拆了 #42095,馬達和電池盒都有了,但 #42095 使用兩個相同型號的 DC 直流馬達(編號 #88003)控制履帶轉動方向,履帶車通常用在工程車和軍用車上,依靠履帶的轉動方向和轉速就可控制車子,針對一般車輛模擬方向盤的轉向系統,PF 系列其實另有專門的「伺服馬達」,雖然也有玩家用 DC 直流馬達來控制轉向機構,但效果還是無法和伺服馬達相提並論。所以為了 MOC 動力版的 Pickup,上網訂了編號 #88004 的伺服馬達。兩年前還買得到,PF 目前都已經停產退休,想買 PF 系列的電力系統零件,只能拍賣網站上找零星的庫存了。

#88003 L Motor
#88004 Servo Motor

#42095 盒組附的遙控器和遙控接收器是紅外線系統,控制直流小馬達還可以,但要需要精密轉向的伺服馬達就無法用樂高的紅外線系統來微調了,從網路上找到幾個專門針對 PF 動力系統提供藍芽控制的擴充的模組,Sbrick 就是其中一個,Sbrick 的模組藉由 LEGO 原本的電池盒供電,有四個 Port 可以連接四個 LEGO Power Function 的設備,透過手機 APP,所有 PF 零件,包括直流馬達、伺服馬達、LED、都有對應的控制介面。

#8884 紅外線接收器
SBrick PF擴充藍芽模組

MOC 這台 Pickup 時並沒有參考真實世界的哪一款車型,純粹靠想像,兩年前的第一次 MOC,零件是一邊做一邊補充,對於外型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,邊做邊想,整個重點在「動力化」,所以重點是底盤,外型只要大概有個 Pickup 的樣子就好。

以動力化為重點的 Pickup 最初版

兩年前的最初版就停在下圖這個階段,前引擎蓋未完成,底盤很空洞,但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動力零件的安裝位置,電池盒安裝在後面的貨斗裡,動力 L 馬達在駕駛座和貨斗的下方,轉向伺服馬達夾在車室中間,在能保留駕駛座的情況下把動力零件都塞在長 25 公分,寬 10 公分的車身裡,應該算是很有效率的配置方式(得意!)。

MOC Pickup 最初版

可以空出駕駛座空間的另一 個原因是我把寬度 4 個 Studs 的「遙控接收器」放在車頭最前面的位置(很少 MOC 玩家這麼做),樂高的紅外線接收器或 SBrick 的模組皆可,上圖的例子安裝的是 SBrick 模組,車頭搭配 SBrick 模組,剛好的尺寸暫時彌補了車頭的空洞,讓車頭有已經完成的假象,也就這樣,讓車身的設計拖了兩年。

MOC Pickup 最初版

第一版完成度最低的是車頭部分,相對車後斗的完成度就好多了,上圖可以看出車斗造型方整。左右兩側靠兩片飾版就搞定,MOC 的重點是要怎麼固定和維護,固定是希望後車斗能穩穩連結車身,維護是因為必須方便換電池。車尾是這款 Pickup 設計是個人最滿意的點之一,兼具功能和美觀,可輕易更換尾燈設計,要更換電池時,拆裝也很容易。

以完成外觀為重點的 Pickup 第二版

隔了兩年,第二版除了把原本完成度比較低的車頭完成,也增加車燈、照後鏡、車身踏板、後輪弧、和後保險桿。看不到的部分包括後輪的輪軸、電池盒的固定,都藉這這次機會改善。

MOC Pickup Ver.2

這款 Pickup 造型走粗曠路線,從一開始,車子的比例就有一點 Hot Rod 風格,車頭使用十字軸和套管完成外觀的修飾,用有限的零件,勾勒出車頭的造型。

MOC Pickup Ver.2 車頭風格強烈
MOC Pickup Ver.2 車頂設計
MOC Pickup Ver.2 可上ㄒ掀車頂設計

可上掀的車頂蓋設計是為了更換電池,電池盒的位置緊貼著駕駛座椅的椅背,把車頂蓋掀起就可輕鬆取出電池盒,這款 Pickup 沒有浪費任何一個 Stud 的空間,這是第二個滿意的點。

精益求精的 Pickup 第三版

從這角度可以看到前輪也加了輪弧,第二版已經替後輪加了用軟管做的輪弧。輪弧的設計是車子外觀完成度的重要構件,目前的輪弧都只增加一個 Stud 的寬度,但都還有延伸到兩個 Studs 的彈性,由於這款 Pickup 的造型風格設定是仿改裝車,輪子加寬加大,所以輪子超出輪弧看起來就不至於太怪異了。

下面左右兩圖可以看到輪弧和腳踏板連結部分的細節設計,左圖是一開始的設計,右圖是小改版,我讓輪弧(黑色部分)延伸到腳踏板內(深灰色部分),細節部分雖然大家的觀點未必一致,但不斷的嘗試和修改也正是 MOC 最有趣的過程。

從右後方角度分享目前的成果,只要不拆,每次拿在手上就會忍不住看看哪裡可以改,最想改進的部分應該是車頭大燈吧!目前的大燈比較適合跑車,應該改用圓燈或長條燈,同樣的主題一直改會疲乏,暫時停在這裡,換個主題玩,過一陣子再回來改版會比較有效率。另一個計劃是換上 Control+ 動力系統,Control+ 的電池盒和馬達都比 PF 大一些,車身勢必要大更動,若有進展會再分享。

Similar Post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